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点击量:89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1955年,阿根廷文学巨匠博尔赫斯在诗中这样写道。70年过去了,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天堂”还是原来的模样吗?当图书馆面对分级阅读、人工智能、新消费趋势等关键词,图书馆人又该如何重塑自身的价值?
10月21至22日,一场以“图书馆赋能青少年分级阅读”为主题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学术交流活动在金华举行,图书馆人、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学者与科技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展开一场关于阅读未来的思想碰撞。
本次学术交流由浙江省图书馆学会主办,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届学术委员会未成年人服务专业组、金华市图书馆承办。除四位嘉宾的主旨发言外,还设置了案例分享与跨界对谈。金华市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宁波市图书馆和杭州市图书馆分别做了青少年分级阅读推广项目成果分享交流,金华市东苑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倪崚嶒、金华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贡燕、山东分级悦读大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化龙等从学校、图书馆、科技企业角度,围绕“AI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让青少年‘爱’上阅读,构建分级阅读新生态”,探讨数据与智能如何为阅读和教育注入新活力。
理念升级:从“按龄”到“能力”
青少年分级阅读,简言之,是为不同认知阶段的青少年提供科学、适配的阅读内容。它并非新概念,在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实践,中文分级阅读也历经多年沉淀,是一种世界性的阅读趋势。专题交流中,浙江图书馆副馆长谢贝妮首先为大家梳理了分级阅读从民间探索到国家战略的一条清晰发展脉络:2008年,南方报业成立首个分级阅读研究中心;2019年,首都师范大学发布了首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2020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阅读指导目录》……
“时至今日,分级阅读理念需要从传统的‘按年龄划分’转向‘阅读能力分级’与‘图书难度分级’两个维度进行精准匹配。”谢贝妮谈到,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空间再造、活动设计等形式实现具体落地,也能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通过馆社校企协同机制,构建“可测评、可推荐、可指导、可追踪”的全流程服务闭环,在青少年分级阅读中发挥更大作用。
多元视角:AI与儿童文学
出版了图书品种60余种,作品被翻译成7个语种在海外发行,作为童话作家的汤汤是如何看待儿童分级阅读的呢?
“阅读分级的本质是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匹配阅读需求与文本难度,让孩子在稍微努力就能读懂的‘最近发展区’内阅读,逐步提升能力,获得成就感,越读越会读,越读越爱读。”汤汤在现场领读《跑跑镇》《一只倒霉的羊》等多部优秀作品,请与会者将自己当作一个孩子,感知儿童文学的魅力。“很多事情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了,但人们感受快乐的能力、心灵的成长无法被替代,而心灵的成长正需要好书作为精神食粮。”汤汤说。
“从出版来看,2000年是少儿阅读的分水岭。在这之前,国内最畅销的两套儿童读物是《十万个为什么》和《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打破所有人对儿童阅读偏见的是《哈利·波特》,它打开了全中国数亿青少年非功利性阅读的空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带来了他长期从事出版行业的观察与思考,他从新媒体、新阅读、新消费三个方面解析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有机会在阅读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让数字化助力阅读,帮助孩子直击成长的困惑、找到成长的力量。“从这个方面看,中国本土分级阅读对于下一代少年儿童成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家长为孩子购书时,常能遇到“凯迪克奖”“纽伯瑞奖”“凯特·格林威奖”的标签。“这些国际童书大奖都是由图书馆界、图书馆协会创设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胡丽娜指出,在分级阅读不断需要落地、需要探索的当下,其实也为公共图书馆创造了重要机遇:聚拢优质内容、传播深度读物,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扮演“温暖的中介”,让真正值得阅读的文本触及更多心灵。


“为期两天的活动形式多样、干货满满,能感受到浙江地区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上的蓬勃热情和创新做法。”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届学术委员会未成年人服务专业组组长吴谷总结道,跨界交流既总结了经验,也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新思路。玉环市图书馆馆长王琴则用行动表达了认可:“前一天听完分享,我立马开启激情下单模式,买了很多老师们推荐的好书。”
未来已来,天堂焕新。我们能否在时代浪潮中点亮下一盏阅读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