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学会动态
YNAMIC SOCIETY
会员登录
会员系统建设中
登录 申请
交流与合作
首页 / 学会动态 / 交流与合作
国家珍贵古籍系列讲座第十四站--雕版印刷的瑰宝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09 点击量:3622

    922日下午,浙江图书馆二楼集体视听室座无虚席。国家珍贵古籍系列讲座第十四站在此举办,此次邀请的是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际宁老师,为100多名听众主讲“雕版印刷的瑰宝——介绍三件早期雕版印刷典籍

     

李老师长期从事版本文献学研究,尤其对敦煌遗书及佛教大藏经方面颇有研究。讲座一开场,李老师就指出中国是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国,对社会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向听众们展示了大量雕版印刷本的图片,并一一进行介绍。

那么如何去评估这些雕版印刷典籍呢?李老师介绍了目前采用的评估模式,并以唐懿宗咸通九年(868雕版印刷《金刚经》为例,从外观描述、行款版式、字体风格、纸张状况四方面一一加以分析,得出此《金刚经》反映了雕版印刷发明早期的书籍,尚存比较浓郁的“原始”气息,当时应该已有开板、雕版、印刷、装潢的分工,堪称这个时期雕版印刷书籍的标本,具有重大文物意义的结论。

 

根据此模式,李老师着重介绍三件早期雕版印刷典籍:南朝宋沮渠京声译的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后秦鸠摩罗什译的晚唐五代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和后秦鸠摩罗什译的五代北宋初刻本《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 通过分析,李老师认为,这三件早期雕版印刷典籍处于晚唐五代到北宋之际,正是中国雕版印刷技术从产生到广泛应用的时期,经过这个阶段,中国书籍的制作正式从写本时代进入雕到版印刷时代。这三件佛典,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中居其重要一环,是重要的实物证据,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在讲座最后,李老师总结道,印刷术起源是一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出现,也非一两个标志物或一两条史料可以定论。从技术角度说,这个过程包括:从雕版技术发端到改进,再到成熟,这中间必定有比较漫长的时间。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雕版、雕版印刷、雕版印刷书籍。而中国古代雕版印刷术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正是这三个阶段从出现到成熟的过程。

 

讲座刚结束,不少听众就围着李老师咨询,久久不愿离去。大家觉得,李老师的讲座图文并茂,特别是一些经文雕版印刷的图片,实属难得见到,值得好好研究探讨。



Copyright © 2015 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版权所有 浙ICP备15042091号 
浙江省图书馆学会-首页
联系电话:0571-87986701 地址:浙江省杭州西湖区曙光路73号